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案例
一、以虫治虫
以虫治虫是指利用捕食性、寄生性的昆虫来防治害虫。这类昆虫包括蚜狮、草蛉、寄生蜂和瓢虫等。例如,在中国,利用大红瓢虫防治柑桔吹绵蚧,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,利用金小蜂防治越冬红铃虫等都取得了成功。此外,利用一些生物激素或其他代谢产物,使某些有害昆虫失去繁殖能力,也是生物防治的有效措施。
二、以菌治虫
以菌治虫是指利用昆虫的病原微生物杀死害虫。这类微生物包括细菌、真菌、病毒、原生动物、微孢子虫等。例如,利用苏云金杆菌、白僵菌、绿僵菌、颗粒体病毒、核型多角体病毒等微生物防治害虫,如玉米螟、稻苞虫、棉铃虫、烟素虫、菜青虫等。这些微生物对人畜均无影响,使用时比较安全,无残留毒性,害虫对细菌也无法产生抗药性。
三、以菌治菌
以菌治菌是指利用微生物在代谢中产生的抗生素来消灭病菌。这类抗生素包括赤霉素、春雷霉素、阿维菌素、多抗霉素等。这些生物抗生素农药已广泛应用于防治植物病害,如灰霉病、纹枯病、稻瘟病等。此外,还可以利用植物自身的抗病机制,选育具有抗性的作物品种,如抗马铃薯晚疫病的马铃薯品种、抗花叶病的甘蔗品种等。
四、性信息素治虫
性信息素治虫技术是利用同类昆虫的雌性激素来诱杀害虫的雄虫。这种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害虫的繁殖率,从而达到防治目的。例如,使用玉米螟性诱剂、小菜蛾性诱剂,李小食心虫性诱剂等。这种方法对环境友好,不会对其他非目标生物产生影响。
五、转基因抗虫抗病技术
转基因抗虫抗病技术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抗虫、抗病基因导入植物中,使其具有抵抗病虫害的能力。例如,已成功地培养出抗虫水稻、棉花、玉米、马铃薯等作物新品种。然而,这项技术本身还面临许多问题,如对人类的安全性、抗基因的漂移、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等问题。
六、以菌治草
以菌治草是指利用病原微生物防治杂草。例如,我国用鲁保一号防治大豆菟丝子,美国利用炭疽菌防治水田杂草,效果都很好。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控制杂草的生长,减少除草剂的使用,降低环境污染。
七、植物性杀虫、杀菌技术
植物性杀虫、杀菌技术是新兴的技术,包括光活化素类、印楝素和精油等。这些物质可以制成光活化农药、乳油杀虫剂等,对昆虫具有引诱、杀卵、影响昆虫生长发育等作用。例如,印楝素是从印楝种子中分离出的活性物质,具有杀虫成分,对400余种昆虫具有拒食绝育等作用。
总之,生物防治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,为实现绿色农业、可持续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。在未来,生物防治技术将在农业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