鸭舍环境控制的标准方法
一、温度控制
1. 创造适宜的环境温度
鸭是恒温动物,在不断变化的温热环境中,其体温可保持相对恒定。鸭体进行产热和散热来实现体温的动态平衡。给鸭创设一个适宜的温度环境是十分重要的。
2. 适宜的温度范围
一般认为鸭能在一定环境温度范围内,按本身的需要调整采食量,以保证摄取一定量的代谢能。一般环境温度每升高1℃,采食量约下降1.1%。肉鸭适宜的温度范围为13~17℃,在超出或低于这个温度范围时饲料转化率降低。
3. 育雏期的温度控制
雏鸭在最初几周内调节体温机制发育不健全,所以控制好育雏温度至关重要。1日龄雏鸭的育雏温度为33℃,以后每天下降1℃,至5日龄为29℃,6~10日龄内每天下降2℃,至10日龄为19℃,11~15日龄为18℃,16~21℃日龄为17℃,21日龄以后在17℃以下或达一般室温即可。
二、湿度控制
1. 保持适宜的相对湿度
在养鸭生产中,较常用的是相对湿度。空气中的湿度变化与温度有密切关系。一般情况下,鸭舍内水汽含量经常高于舍外,鸭舍内很少有过于干燥的情况。育成鸭和成年鸭舍内最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分别为65%~75%和70%~80%。
2. 高温和低温环境下的湿度控制
湿度对鸭的影响只有在高温或低温情况下才明显。在适宜温度下,相对湿度低至40%或高至85%,对鸭均无显著影响。在低温环境下湿度过大,空气中的容热量较大,易于使鸭因失热过多而受寒,严重时还会使鸭只产生冻伤。
三、通风换气
1. 通风换气的重要性
为了补充氧气、排出水分和有害气体,并保持适宜温度,必须使鸭舍内的空气流通。舍内通风换气的效果直接影响舍温、湿度及空气中各种有害物质的浓度等。
2. 通风方式和时间的控制
在外界气温平均值达27℃以上时,通风系统中应采用冷却或降温措施,才能起到控制舍温的作用。机械通风分为正压通风、负压通风和零压通风三种。根据鸭舍内空气流动方向,鸭舍通风分为横向和纵向通风。
四、光照控制
1. 光照对鸭的影响
光照是养鸭的重要环境条件之一。它不仅是鸭采食、饮水等活动的必要条件,而且对鸭的物质代谢、生长发育及生产性能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光照还可以影响鸭生产中休产、换羽、就巢等,对各种疾病的发生也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。
2. 光照时间的控制
充分利用光源,严格光照管理制度,规范光照管理技术,是增加鸭生产数量、提高鸭产品质量和养殖效益的关键环节。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两类。人工光源主要来自电源,分白炽灯和荧光灯两种。光照过强或过弱都会给鸭生产造成不良影响。
五、饲养密度和日常管理
1. 适当降低饲养密度
密度过大是指每平方米容纳的鸭数过多,减少鸭舍内的鸭数可降低舍内总产热量。同时还要注意增加水槽和食槽的数量。
2. 日常管理的重要性
加强对鸭群的观察,发现异常及时采取对策。改变饲养方式,如网养可杜绝其与粪便的接触,减少疫病传播的机会,降低发病率。采用地面养鸭时,夏季不要用厚垫料,尤其不要用吸湿性差的稻草等作垫料,后期应采用水泥或砖地养,且应增加清粪次数。
总之,鸭舍环境控制是养鸭生产中的关键环节。合理控制温度、湿度、通风、光照,并注意饲养密度和日常管理,可以提高鸭的生长速度、产蛋率和抗病能力,从而提高养殖效益。